湘西职院驻花垣县麻栗场社区乡村振兴帮扶工作调研报告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驻花垣县麻栗场社区

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调研报告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2023年4月13日)

根据州驻村办《关于开展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4月12日,湘西职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宋清华带领湘西职院组织部和计财处工作人员,会同花垣县市驻村办、麻栗场镇党委政府到湘西职院驻点社区——麻栗场社区开展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驻村基本情况

在湘西职院原驻村点凤凰县腊尔山镇苏马河村实现稳定脱贫摘帽后,2021年5月7日,湘西职院工作队马不停蹄赶赴花垣县麻栗场社区开展新一轮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相原来的贫困村,社区的情况更为复杂,驻村工作队用最短的时间摸清社区的情况,并扎实开展了近2年的驻村帮扶工作。

麻栗场社区是由原麻栗场村和原麻栗场居委会于2020年12月合并而成,以苗族聚居为主。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10亩、林地面积2170亩下辖9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379户1623人。脱贫人口68户294人,其中纳入监测4户9人,另新增监测户2户4人低保29户83人、其中一类低保(兜底)4户11人 持证残疾人42人,其中重残26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1人。麻栗场社区党支部现有党员45人。全社区主导种植产业为油茶、茶叶、烟叶及水稻,养殖产业为蛋鸡、土鸡2022年社区集体经济已突破30万元。

二、主要工作做法

(一)守底线,稳就业,多措严防规模化返贫。

驻村工作队通过多项措施,能守住规模化返贫底线。一是摸清底子、集中研判。对脱贫户、监测户实施一月一走访,对一般户做到一季度一摸排,并定期召开动态管理研判会议,做到应纳尽纳,对低保、残疾、大病对象进行了梳理,梳理出的20余户多重身份户成为关注的重点,也是防返贫的难点。2021年纳入监测2户、2022年纳入2户,2023年消除1户,拟消除1户。二是领导结对,精准帮扶。按照要求,实现了主要领导带头结对帮扶监测户制度,确保帮扶到位,同时70户脱贫户和监测户由职院42位中层以上干部结对联系,定期开展帮扶工作,落实帮扶措施。三是稳定就业,拓宽渠道。务工收入一直在收入结构中占比很大,如何维持就业队伍、稳定就业岗位一直是稳定收入的重中之重,驻村工作队在就业摸排、岗位介绍、跟踪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依托劳务公司在就近务工方面为帮扶对象提供了较多机会。

(二)定规划,拓路子,全力打造产业增长点。

一方面合理制定社区产业发展规划。根据社区土地资源有限的特点,特别是在种植产业先行发展之后,不再有余田剩土。制定出稳定现有产业(油茶、茶叶、烟叶、水稻、玉米、蔬菜)、适度拓展新兴产业(油茶低改和扩种)、新增特色产业(养殖业--土鸡、蛋鸡)的产业发展规划。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和实地查看,在镇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22年将废弃多年的养猪场改建成土鸡养殖场,2023年土鸡养殖规模增加到3000羽。打破土地制约瓶颈,采用“飞地经济”模式,2022年启动万羽蛋鸡养殖场建设,于2023年4月8日进场开养。另一方面指导用好村级集体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由于历史原因,社区没有村级集体资源,村集体统一投资入股的公司,现除光伏发电分红正常外,其它的均不再为村集体增收。2020年村集体收入宣称11万元,2021年村集体收入约6.5万元,2022年村集体收入突破30万元,而且主要收入为经营性收入,成为全镇两个可以用村集体经济盈利20%用于奖励做出贡献人员中的一个。2023年经营性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50万元。

(三)引人才,重技能,培育乡村振兴“后备军”。

一是摸清本土人才底数。对于社区在外工作人员、乡贤、工匠、乡土人才、致富带头人等进行了合理摸底,并在培训拿证等方面提供信息,动员到乡村振兴队伍中来。二是引进培养优秀人才。针对养殖技能不足问题,聘请了王振华作为专家进行精准指导。田明进同志在土鸡饲养过程中养殖技能不断成熟,土鸡饲养2022年出栏率不到80%,2023年从目前情况来看成活率达到95%,蛋鸡养殖在集大家智慧的基础上更是依靠振华同志把关。三是积极引导,支持农村优秀青年参加基层组织人才定向培养。从“一村一大”到“一户一大”,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每年均有本土学员参加学习,社区支书现在已带头报名参学。四是支持技能培训,拓展就业渠道。社区两委与县就业创业培训学校联合举办首期“育婴培训班”,报名50人,参训人数34人,进行为其10天的培训,考核合格者颁发结业证,并推荐工作。2022年11月,驻村工作队自筹资金,举办为期6天的苗绣和苗族花带编制技能培训,培训40人,为传承非遗,文化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四)强基础,重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社区。

一方面参加指导村庄编制,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社区的村庄规划是在镇政府的统一安排中进行的,也是镇政府所在地的总体功能布局和规划中。驻村工作队积极参并指导社区规划,近两年来,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在自来水管改造铺设、新增深水井、修建蓄水池方面工作队做出很多努力,极大的改善了用水条件,在社区农贸市场的建设和使用方面,规范了商业经营行为。另一方面加强人居环境整治。近两年,工作队在社区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拆除违章建筑(6处)、规范镇区主街道车辆停放、整治出店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商铺规范经营、保洁改革、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国道沿线环境整治、庭院美化和庭院经济植入,卫生厕所改造、镇区主街道的白改黑(14000平米炒砂路面)、污水网管铺设等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和实施,社区居住环境和商业环境提升台阶。

(五)讲政治,强班子,筑牢组织战斗堡垒。

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刻学习和忠诚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二大精神每月至少1次,并结合实际开展讨论,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认真学习贯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各项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工作措施及有关文件。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结合主题党日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活动,每月的主题党日按时开展,并将民主议事有机衔接其中,坚持支部书记、第一书记上党课,每年组织好“双述双评”和组织生活会及民主评议党员,不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党员在各项工作中起到模范作用。二是加强“两委”班子建设,培育社区储备力量。社区两委班子是2019年改选的,经后期磨合凝聚,现已配齐配强社区“两委”成员,社区班子能发挥很强战斗力,工作也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认同。注重年轻党员的发展工作和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储备好村级后备力量。2021年发展党员2名,转正1名,2022年转正2名,确定党积极分子1人;现有有入党申请人4名,建党积极分子2名。同时保证动态培养后备干部5人,为组织发展和“两委”储备力量。三是完善村级服务平台,优化村级“一门式”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村级服务平台功能,优化村级“一门式”公共服务,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

(六)讲民主,守纪律,合力共创清廉村居

一是严格遵守驻村各项制度认真学习州县驻村管理办法、自觉遵守驻村纪律、执行各项制度。月平均驻村24天、宿村20晚以上,驻村期间没有因为事实请假现象服从统一管理。二是服从属地管理,参加州县相关培训,没有因是州派工作队而特殊的现象,能经常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争取支持,营造良好工作环境。三是自觉接受督查。能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积极配合来自各层级的检查督查和评估,对指出的问题积极整改。充分发扬民主,坚持召开社区“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及政府联村领导、驻村干部参加的周例会,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共同商讨下步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为社区发展献力。四是落实财务公开。全面落实村级财物公开制度,及时公开党务、政务、财物等要求公开的事项,让各项工作在监督下开展、在阳光下运行。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产业风险增加。由于土鸡、蛋鸡规模的扩大,养殖类型和数量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风险。一是禽类疾病防控风险。二是土鸡和鸡蛋销路风险。三是资金短缺无法运转的风险。如果不能提前建立风险防控机制,那么特色养殖业容易陷入困境。

(二)本土人才不足。以往采取模式主要是从外引进专家进行指导,而本土人才培育工作相对缺乏,专家离开后,自我管理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另外,产业吸引力不够,政策支持不足,激励措施缺乏,有能力人不愿返乡创业,从而在产业发展领域缺乏本土“领头雁”。

(三)公共服务不够。相较于城区社区,镇区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整体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不齐、教育资源配置不够、文化服务产业薄弱、社区医疗条件差。养老服务机构无法满足需求,特别是随着老龄化加剧,解决农村社区养老难问题也迫在眉睫。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注重品牌,形成产业示范引领最大限度规避产业风险。一是选派科技特派员,强化土鸡、蛋鸡养殖技术指导,注重品质,形成特色;二是要提前谋划,想方设法拓宽产品的销路,首先打开周边区域市场,确保今年第一批鸡蛋畅销拔得头筹;三是全力争取乡村振兴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确保产业从发展到成型顺利过渡;四是强化鸡粪无害化处理措施,产业发展必须兼顾环境保护。后盾单位要加大对驻点社区的支持力度,集中精锐力量推进特色养殖业发展,在土鸡、蛋鸡特色养殖业下功夫,形成辐射带动效应,要带动脱贫户、监测户稳定就业,持续增收,力争打造成乡村振兴特色养殖产业示范园。

(二)注重人才,构建人才培育体系实现从“培训”到“培育”的转变。虽然“培育”与“培训”仅有一字之差,但其内涵与“培训”差别很大。“育”注重的是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全过程,包括技能培训、思想培训、市场培训、思维培训和政策扶持等一系列措施。一个本土人才的产生不是几次“培训”就能实现,需构建完善的本土人才培育体系,才能让本土人才全方面成长发展。同时,要利用职业院校专业教育优势,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制定人才定向培养计划,鼓励更多涉农专业毕业生,赴乡村振兴前线。最终形成“引得进”、“留得住”、“育的好”、“能致富”的效应。

(三)注重环境,持续推进美丽社区建设。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持续发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继续做好社区公路后期提质完善,落实“路长制”,加快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建设,推进社区公路巷里“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公共服务方面,完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实施教育、托育、养老服务机构提质。环境整治方面,加快完善社区污水治理体系,健全垃圾回收转运体系,完成农村改厕基本任务,配合镇政府加强社区农贸市场和马路市场整治,持续推进乱搭乱建、违规建房综合治理。努力创建成人居环境示范社区。

(四)注重集体,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推进社区党支部标准化规划化建设,定期开展集中培训,继续提升党支部战斗力。深化“党建引领、互助五兴”治理模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中,要立足社区实际情况,集思广益,保今年30万集体经济收入的基础上,力争突破50万关卡。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要利用社区委员会、党员会、主题党日、社区代表会、“院坝讲堂”、“屋场会”等多种方式,继续开展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宣讲,引导社区居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